龙书金晚年回忆:我被调离新疆,和铁列克提无关,真相是一次乌龙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9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
说起龙书金的晚年时光啊,网上老是有那么些不实的传闻在转悠。就像说他因为铁列提克那档子事儿,新疆军区司令员的位子就给摘了帽,到了晚年连个安稳的窝都没有。

可你知道吗?那些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,其实都是调皮鬼在捣乱,一点都不靠谱。

龙书金在1930年那会儿,踏上了从军的路,一头扎进了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的怀抱。时间一晃,就到了平型关大战那会儿,他已经成了八路军115师里的一个连长。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,他带着的连队,个个都是拼命三郎,硬是把几个日军给活捉了。因为这股子不要命的勇气,他们连被大伙儿称为“英雄四连”,名字响当当的。

平型关那场漂亮仗打完,115师就像一家子孩子长大分家一样,各有各的去处。聂荣臻带着一队人马,在五台山扎下根,建起了晋察冀的新家。另一边,罗荣桓和陈光则领着大部队,浩浩荡荡往山东去了。龙书金啊,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分家时刻,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路。时间一晃,抗战快见到胜利的曙光了,这时的龙书金,也已在渤海军区站稳脚跟,当上了副司令员。

龙书金在东北那片土地上,算是闯出了大名堂。他带的那6纵17师,在东野可是响当当的“攻坚老虎”,一听这名字就让人直竖大拇指。特别是在四平那场硬仗,还有锦州大战里,他们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,连野司的首长都一个劲儿地夸。辽沈战役一打完,龙书金就带着队伍往关里赶,前线总指挥部直接点名让他们参加解放天津的大行动。

后来啊,龙书金带着队伍一路往南冲,奔向了渡江战役的大舞台,还一头扎进了解放海南岛的大战里。那时候,身为43军副军长的他,领着128师就像一把利剑,第一个冲上了海南岛。这一冲,可不得了,直接给龙书金和他的队伍赢得了“先锋大将”的美誉。

后来啊,龙书金挑起了海南军区的大梁,做了副司令员,还兼任43军的军长,没过多久,他又转战广东,成了广东省军区司令员,还管着广州市警备区。时间一晃,到了1955年,国家给他颁了个开国少将的荣誉。又过了四年,龙书金收拾行囊,踏进了高等军事学院的大门,好好深造了一番。毕业后,他再次启程,这次是去湖南省军区当司令员了。

龙书金在湖南军区默默耕耘了六个春秋,时间转眼到了1968年,他的命运轨迹迎来了转折。那一年,他被委以重任,远赴新疆军区,接过了司令员一职,成为了开国少将里较早一批坐上大军区司令员宝座的风云人物。时光匆匆,转眼到了1969年的8月,正当龙书金在新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大展拳脚时,中苏两国在遥远的西北边境上,突如其来地爆发了一场名为铁列克提的冲突。

有这么一种说法在网上传得挺火,说我边防战士在铁列克提那次冲突里吃了亏,所以龙书金将军之后就被上头给撤了职。但真相可不是这么回事儿。你瞧,咱们翻开龙书金将军的生平事迹瞅瞅,铁列克提那事儿发生在1969年,对吧?可龙书金将军调离新疆军区,那可是1971年的事儿了,中间还隔着足足两年时光呢。

说起来,铁列提克那事儿,就像是命运开的个小玩笑,但仔细琢磨,它又是躲不掉的。在那之前啊,咱们跟苏联的军队在珍宝岛那块儿,已经有过几回交锋了,每次都是咱们这边更胜一筹。苏联人心里那叫一个憋屈,整天琢磨着怎么找补回来。可他们在咱东北那边儿,因为后勤跟不上,占不到啥便宜,于是就把目光盯上了咱西北。那边儿他们后勤顺畅,咱们却有点难办。就这么着,苏联人明摆着要动手,咱们只能暗中防备,他们攻咱们就守。这么一看,铁列提克那档子事儿,就像是早就写好了的剧本,早晚得演这么一出。

话说起来,龙书金在这次事儿里头,多少显得有些手忙脚乱,不那么周全。可话说回来,这事儿啊,就像是命中注定躲不掉似的。苏军那边,不捞点好处,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
中央心里跟明镜似的,铁列克提那事儿之后,他们没有大动干戈地追究责任,反倒是很干脆,还让龙书金继续坐着军区司令员的交椅。

话说龙书金与新疆军区的缘分,为何最终画上了句号?这事儿得从1971年的那场误会讲起。国庆节那天,也就是9月13日之后的第十七个日子,新疆有家报纸,它竟然还登出了一些照片。龙书金后来回忆起这事儿,直摇头:“哎,那可真是个大疏忽啊!都怪我,一时没盯紧,才惹出这等麻烦。”

9月13号那晚,周总理特地给龙书金打了个电话,像讲故事一样,把当晚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。不过,总理的神色挺严肃,特意叮嘱龙书金:“这事儿啊,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千万别往外说。”那时候,中苏边境的风声鹤唳,紧张得很。龙书金一听完,立马就去忙活着安抚军心了。可谁能想到,到了国庆节那天,有些不明就里的同志,还是按老规矩,把一些老照片给登上了国庆特刊的报纸上。

龙书金回想起那段往事,轻轻叹了口气:“说起来也怪我自己,那会儿压根儿就没把报纸这事儿放心上。平时呢,我也从不插手报社的工作,毕竟那不是我的管辖范围嘛……更别说特意去跟报社的同志们打个照面,提个醒了。结果,他们可能也是一头雾水,就这样,照片悄无声息地上了报。”

那天,报纸悠悠地飘到了龙书金的手中,他才猛然察觉到这档子事儿。他二话不说,脚底生风地去找报社的头儿,着急忙慌地喊话,让他们赶紧把报纸都追回来。可哪成想,报纸早就像长了翅膀似的,飞遍了各个角落,这时候再想挽回,已经是黄花菜都凉了。龙书金心里盘算着,打听了一圈,才知道全国上下,犯这毛病的报社,竟然有五家之多。

后来啊,龙书金被叫回了北京,在西直门那疙瘩的总政招待所里头,眼巴巴地盼着组织给个说法。你琢磨琢磨,要是龙书金真跟那帮“坏蛋”搅和在一起了,他能这么傻乎乎地回来,这不是明摆着往枪口上撞嘛?

那年头,事儿多得跟乱麻似的,龙书金的事儿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搁浅了,一直到1982年才又被翻了出来。到了那会儿,中组部的大佬们郑重其事地在龙书金的审查报告上盖了个大红章,说他清清白白,没问题。还贴心地告诉他,济南、长沙、广州、武汉,爱去哪儿安家就去哪儿,待遇嘛,跟大军区首长一样,啥都不缺。所以说啊,龙书金将军的晚年生活,那叫一个滋润,衣食无忧,组织上待他可不薄。

龙书金老爷子到了晚年,老爱翻那些陈年旧账,特别是和毛主席的那三次特别见面,他总念叨着忘不了。他说啊,那时候年轻气盛,跟毛主席一碰面,心里头那个激动,就像见了亲爹似的。第一次,是在个大晴天,他被领进中南海,毛主席笑着跟他握手,那份温暖,他记了一辈子。第二次,是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龙书金又被召见了。这回,他和毛主席聊了好一阵,说的啥他记不清了,但就记得毛主席的眼神,亮堂堂的,看得他心里头热乎乎的。最后一次,是在个不太冷的冬日。龙书金踏进那扇门,看见毛主席正等着他呢。俩人没说多少话,但那份默契,就像老朋友似的,啥也不用多说,心里都明白。这三次见面,龙书金老爷子总挂在嘴边,说那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记忆。

那一年,1935年的8月里,红军的长征大军踏上了毛儿盖的土地。那会儿,龙书金正是红一军团红5团里的一个连长,他们连是整个大军的开路先锋。穿越了茫茫草地,队伍的脚步本该继续向北,可张国焘却死活不肯挪窝。这下可好,毛主席一挥手,带着大伙儿趁着夜色,悄悄地向北进发。一路奔波,他们来到了甘肃的地界。这时候,龙书金接到了命令,要给后面的兄弟部队搭座桥,让他们能顺利过河。而且啊,他还得守在这儿,一直守到中央机关的同志们都过了桥才行。

龙书金在那几天里,眼巴巴地盼着,终于,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。毛主席一到,就笑眯眯地问:“小伙子们,谁是你们的连长啊?”

龙书金站得笔直,像棵松树似的,右手猛地抬起,“啪”地敬了个礼,声音响亮地回答:“到!是我!”

一听龙书金开口说话,毛主席的脸上立马绽开了笑容,他亲切地问道:“哈哈,听口音咱们可是老乡呢!你来自湖南哪个地方?快告诉我,你叫什么名字?”

龙书金答完问题,毛主席便拉近了与他的距离,轻声问:“老四(指四方面军)跟咱们分道扬镳那会儿,你们心里有没有点数?”龙书金一听,摇了摇头,说:“不清楚这事儿。”

毛主席望着他,轻声细语地好像在讲故事:“别担心,他们迟早会回头的。”话音未落,他亲切地拍了拍龙书金的肩头,随后便转身离去了。

1962年那会儿,龙书金刚坐上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的交椅不久,就迎来了和毛主席的第二次面对面。那会儿,蒋介石天天喊着要“反攻大陆”,搞得气氛挺紧张。就在这节骨眼上,毛主席亲自跑到湖南来,看看战备工作做得咋样,还特意召见了龙书金他们这些军区的大脑袋们。龙书金一五一十地向毛主席汇报了他们准备得咋样,毛主席听后,脸上乐开了花,连声说:“不错嘛,不错!民兵那块儿得好好搞搞,得让人数到位,思想过硬,训练也得跟上。”

会见一完事儿,龙书金就像脚底抹了油,嗖的一下跑到广州军区,心里装着毛主席刚给的指示,那可是热腾腾的任务呢。他一到,就跟广州军区的大佬们说了个明白,毕竟湖南军区也是他们管辖下的嘛。结果呢,这事儿一传开,就成了后来全国都知晓的“民兵工作三落实”,火得不行。

话说1968年10月那会儿,八届十二中全会热热闹闹地开着。龙书金呢,正赶上收到调令,要去新疆军区大展拳脚。会议那天,毛主席亲自上阵当主持,一个个点着名儿让大家伙儿发言。点到龙书金时,只见他噌地一下站了起来,毕恭毕敬地给毛主席行了个礼。毛主席抬眼一望,嘴角勾起一抹笑:“哟,这不是龙书金嘛,咱的老乡嘞!”说完,大手一挥,示意龙书金赶紧坐下。这一来二去的,明摆着毛主席心里头还装着这位老乡呢。

龙书金老爷子常提起,早在1931年那会儿,他作为红军的小战士代表,奔赴瑞金,参加了苏维埃工农兵的头一回大会。就在那次大会上,毛主席被大伙儿选为了主席。龙书金说,他当时亲眼见到了毛主席,但那会儿人多热闹,他俩只是打了个照面,没来得及搭上话,更别提深入聊聊了。真正让两人有了交集的,还得数后来的那三次相遇。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



Powered by 万博net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